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不要老给孩子吃甜的东西

给孩子 2022-05-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阅读 Author 刘静植

宽泛的“故事”之下,是带着作家王安忆独特的文学眼光、历史记忆与应该给孩子看什么的思考烙印的个性选择,是精炼的文学写作背后隐藏的现实复杂性、文学陌生感与历史纵深感——这样的《给孩子的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简单的故事。


    除了爱,还要面对真实

记者 | 刘静植

《给孩子的故事》囊括了从汪曾祺、张洁到苏童、余华、铁凝、迟子建等当代文坛名家在新时期以来创作的短篇精品。

说起故事,我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民间传说、口头传奇。然而,当由王安忆选编的《给孩子的故事》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不少人的反应是蒙的:这不是小说吗?为什么要叫故事?难道当小说面临“给孩子”时,文学需要降格,才能适应孩子的阅读?

《给孩子的故事》封面(插画作者鱼山饭宽)


事实上,当打开《给孩子的故事》这本书时,会发现所谓“降格”的猜想相当无稽:全书25篇短篇小说加散文的甄选有着相当严格的文学标准,囊括了从汪曾祺、张洁到苏童、余华、铁凝、迟子建等当代文坛名家在新时期以来创作的短篇精品,涉及的主题可用放之四海皆准的成长、爱恋、友谊、生存等普世词语概括,然而细究之下,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成长的痛楚、爱恋的方式、死亡的残酷、友谊的珍贵、生存的挣扎等等,无不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而复杂的历史环境、区域差异、时代巨变、生活起伏等密切相关。宽泛的“故事”之下,是带着作家王安忆独特的文学眼光、历史记忆与应该给孩子看什么的思考烙印的个性选择,是精炼的文学写作背后隐藏的现实复杂性、文学陌生感与历史纵深感——这样的《给孩子的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简单的故事。

鱼山饭宽作品(下同)


    什么样的故事才会让孩子不看轻我们这些大人?


其实对于这本书应该叫给孩子的小说还是故事,一开始大家也有争议,但是王安忆坚持要用故事作为书名。”给孩子系列图书的出品人、北京活字文化公司总经理李学军告诉青阅读记者,“我觉得,她不希望一开始就让孩子进入小说这种文学分类的建构,而是接触小说最本原、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故事。她认为这是小说生发的原动力,关于这一点,她在序言里也做了解释。”


在《给孩子的故事》序言中,王安忆表达了更愿意称这本书为“故事”的原因:她希望“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文本,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她显然更愿意这些作品能带给今天的孩子们讲故事的亲切,同时也隐约表达了对文学能拥有再度从书面走向口头的力量的期待。

作为杂乱看书长大的一代人,王安忆虽然曾经做过儿童文学杂志的编辑,却很反对把文学幼稚化,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没有成人和儿童之分。这也是她和给孩子系列的主编北岛以及策划者们的高度共识。选编的困难对她而言在于“价值”:“什么样的故事不至于为他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人;同时呢,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态度里有一种既看重孩子又不失过来人骄傲的平等——李学军称之为“与孩子平起平坐的文学视角”。

王安忆从自己的文学视野里“平起平坐”挑给孩子的文学作品,不以未成年的视角和生活为中心,除了没有粗俗、暴力和太过黑暗的内容,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各种况味和“过来人们”的历史记忆,无论所表现的生活还是文学的表达形式,对今天大多生活得比较精致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严肃而陌生的。


该书编辑黄纯一告诉青阅读记者,她在第一遍编辑王安忆的选本时是困惑的:“这些故事是不是适合孩子?毕竟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现在的孩子比较远。”编辑部也就一些篇目是否适宜孩子阅读和王安忆进行过沟通,王安忆接受了部分意见,比如摘走了一篇描写农村待嫁女孩忐忑心情的作品。另一些篇目,王安忆则坚持保留,比如黄蓓佳的《布里小镇》,讲父母的婚外情,似乎不该给孩子看,其实从中了解父母一辈的感情和婚姻,恰好是和孩子有关的。

黄纯一说,待到第二遍编辑书稿的时候,她体会到了王安忆所选这些作品的好处:“虽然这些故事读起来比较陌生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是难得的好事情。现在的孩子平常接触的文学形式也许是青春小说或是儿童文学,要不就是玄幻类的完全超现实的作品,但是王安忆选择这些篇目,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一些和自己的生活看似无关但其实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社会历史,以及在这历史背景下人性里真实的东西。”她说,现在的孩子距离真实的生活太远,他们不光需要了解上一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更应该面对生活的复杂性。


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


文学性非常强的《给孩子的故事》,就这样带着鲜明的王安忆特色来到了读者面前,里面所呈现的文学观、历史观以及应该让孩子看到什么样的现实与生活的主张,在当下温馨甜美的主流少儿阅读中,显得十分特别甚至可以说是硌人的。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套给孩子的系列书籍不太一样的地方。”李学军告诉青阅读记者,“批评家李陀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老给孩子吃甜的东西。而现在流行的喂给孩子的‘精神食粮’往往都是甜的东西。”

“我们都希望通过阅读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却往往把其中的复杂性和历史感去掉了,这样提供的价值观的选择其实是不全面的,跟真实生活也是脱节的。我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心理低智化,有一部分原因是只给了他们简单的认知可能,只让他们看到肤浅的‘真善美’。”


李学军认为,中产阶级那种建构出来的、理想的价值观,忽略与真实生活状态的冲突,因为像空中楼阁一样的正确和甜美,在面对复杂现实的时候,相反会充满无力感。

在她看来,王安忆这一代被称为老三届的人,很早就到社会中经历磨炼,在青少年的时候所接受的价值观,可能更接近历史状态和真实的生活状态。而如今人们对待孩子显然过于小心翼翼,不仅保护得很好,还构建了远离现实和历史的美好世界。这会让一代代人越来越不愿进入社会面对真实的生活,这样原子化的未来显然是糟糕的。“所以包括《给孩子的散文》在选编的时候我们也讨论过很多次,希望选择的篇目能够再现历史的变化并让孩子回到历史当中去阅读这些作品。王安忆的故事选目,想要呈现给孩子的东西除了爱和真善美,里面还会有生活的艰辛和生活中不如人意的地方。”


希望通过自己的挑选,带给孩子的价值是什么呢?王安忆在序言中写道:“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画作者:

曾仁臻,号鱼山。豆瓣ID:鱼山饭宽。图片使用经作者授权,选自《草间居游》一书,由活字文化策划,即将出版。

🔚

王安忆:现在给孩子看的东西太幼稚了

王安忆:让孩子在故事中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ID:tochildre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给孩子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